当前位置:小书屋>历史军事>伐清1719> 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(2 / 3)

及火车,当时需要走的弯路一点都没少。

可是现在宁渝带着后世的眼光而来,自然不存在选择的问题,他在同诸臣以及杜阔谈论时,所提到的畜力与机械之间的差别,便是最好的反驳。

随后的两天时间里,宁渝在众人臣的陪同下,接连视察了多家军工厂,对于目前的军备水平也有了一定的认识,这让他对于北伐之战,却是越发有信心了。

在中俄边境上,一座新建的小城正在拔地而起,大大小小的房子显得十分简陋,除了处处透露着俄罗斯的风格,并没有其他更出色的地方,至于在城池中央刚刚建好的教堂里,一座高大的十字架正在被竖起来。

这座城市的名字用俄语叫做恰克图,而在中文的意思里有茶的地方,而在恰克图的旁边便是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,因此这个名字的隐藏寓意,便是一座为中俄贸易而生的边境小城。

在过去的时候,恰克图这里只是一片荒地,然而在康熙四十三年的时候,便已经开始有俄国商队从恰克图、库伦、张家口一线进入北京进行贸易,后来随着贸易的兴盛,这条便捷的商路,也逐渐成为中俄商业贸易的主要通道,而恰克图也就随之拔地而起。

正因为恰克图是一座为边贸而生的城市,因此这里的大街小巷里,到处都是商队的驼铃声,当中大部分都是俄罗斯人,但是也不乏中国人的身影,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山西的商人,他们借助蒙古的贸易渠道,来到了恰克图这座边境城市,为的便是能够参与到对俄贸易当中。

早在明代的时候,晋商便经常参与到“九边贸易”当中去,对蒙古有很深的了解,甚至很多人本身都懂蒙语,除此之外,晋商由于对清廷帮助甚多,因此在清廷内部也有很强的人脉资源关系,因此早期的对俄贸易,他们也开始自发的参与进去。

这帮晋商在参与到边境贸易的时候,通常都是进行贩茶,他们从福建、两湖采购茶叶,用肩挑、车载、船运的方式,一路运到张家口,然后通过驼运的方式一路运送到漠北蒙古、库伦以及恰克图等地。

在恰克图这样的小城里,通常有一点点动静都会引得满城风雨,而最近在恰克图里最大的消息,便是东西伯利亚总督沙耶洛夫,以及从莫斯科来的特遣全权大臣内廷大臣伯爵萨瓦务拉得思拉维赤,二人一同抵达了恰克图,与之随行的还有一千五百人的卫队和五百多人的使团成员。

对于在恰克图的俄罗斯商人而言,东西伯利亚总督沙耶洛夫是一个相当让人厌恶的总督,他们的经商路线通常都会从遥远的莫斯科一直到抵达到恰克图,而在这一经商的过程中,常常跟这位精明到近乎于狡猾的总督打交道,对其的手段和贪婪都早有领略。

在东西伯利亚地区,到处都充斥着流氓和恶棍,而东西伯利亚总督沙耶洛夫显然是恶棍当中的恶棍,他规定所有前往恰克图进行贸易的商人,都需要收取一部分的税,而且除了交给总督府的税之外,还需要交上一笔单独给总督大人的钱,美其名曰赞助费。

从莫斯科来的商人当中,自然也有不愿意交这笔钱的人,可是一旦不交钱,不仅货物被扣留,甚至连人身都有危险,因此许多商人不得不忍气吞声交钱了事。

当然也有一些商人,对此极为不满,便向莫斯科方面报告了西伯利亚总督沙耶洛夫的恶行,可是却一直杳无信息,沙耶洛夫也没有得到来自莫斯科的处罚,继续好好当着他的总督,反倒是举报者常常就此失踪,由此很多人也就明白了过来,在东西伯利亚,千万不能招惹总督大人。

然而就是这么一位臭名昭著的总督大人,在面对从莫斯科来的内廷大臣伯爵萨瓦务拉得思拉维赤时,却近乎于一种谄媚的态度,恨不得跪下去舔对方的靴子。

原因很简单,俄罗斯皇帝彼得一世已经死了,沙耶洛夫也就没了靠山,而如今继位的是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