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书屋>历史军事>佛系商途> 第二四五章 回到故乡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二四五章 回到故乡(1 / 3)

离开齐地之后,我们一路向西昼夜兼程。

在这年的重阳前后,再次从晋地的风陵渡涉过黄水大河,进入了潼关。

而潼关之后,久别的西都长安已是近在眼前了。

尽管刻骨的思念,我也狠下心来没有前去洛城邮驿的总舵,拜访燕喜小姐,惟恐又生出啥样的意外来。

找间酒家住下之后,秦冲照看行李马匹,我和锅盔快马去了一趟终南山下的易寨。

我家商队应该有六七年没来长安了,易寨早已更换了主家,成了一位后秦将军在上林苑的猎庄。

原来负责看护的那几位老伙计,早已不知了去向。

“锅盔!打道回府!”

此情此景令人顿生满腹的伤感,锅盔兄弟还跳下马来与这旁人的家老寒暄了一番。

而我却是半刻也呆不下去了,拨转马头便沿着沣水岸边的来路疾驰而去。

易寨对我来说,是一个留下太多美好回忆的地方。

爷爷、外公他们都还在世时,这里见证了我家商队鼎盛之年的繁华气象。

在这儿曾和燕喜小姐相依相伴,眺望过上元之夜西都长安的万家烟火。

现在却如我再也回不去的岁月一般,变得陌生而又遥远,怎不叫人断肠也!

长安城中的街景没有多少变化,东市、西市繁华依旧,对于携带万金身为商者的我们充满了诱惑。

于是在酒家歇息数日之后,我们便前去拜访了另外一位故旧,

我的结义兄弟,长安城东市玉石世家的新一代掌门司空烈大哥。

这位仁兄正好没有行商出门,豪侠之气不减当年,在城中最好的酒肆置下酒水歌舞,为我和秦冲、锅盔三人接风洗尘。

谈起前事,这些年的经历,以及爷爷、司空寿老东家他们这代大商的纷纷离世,不免百感交集。

正是有了他的相助,半个月的时间里,我们在长安的布市上收购了万匹绸货。

司空烈还从自家商栈和市面上,为我雇用了五十来位精干的伙计来打理驼队。

金秋九月,我和烈兄挥泪而别。

这支新组建的商队跟在我的身后,缓缓走过了渭水西桥。

那一刻,我依稀看到了易氏商队当年西行长安时的盛况。

身为商者在外边游荡了十余年,如果空手而归,不仅是一种耻辱,也是对于历代行商的列祖列宗的大不敬。

所以我和秦冲、锅盔商议后决定,无论如何也要把手中的金子换成丝绸运回西域去。

因此也就有了眼前这支临时拼凑的庞大驼队,而所花的资费还不到我们从南荒带回赤金的十分之一。

接下来的一个月里,我们沿着秦汉驰道一路西行,在凉州第三次涉过黄水大河,不日来到了天之山下。

祁山马场还在,木塔尼尔、奴葛、芒东拉三位大哥十年不见老迈异常。

牧马狩猎之类的营生,已由他们的儿女们代为打理了。

原本只有十来位伙计、十几个家眷的祁山马场,如今已发展成为有几百户人家、上千人丁的羌人部落。

平日里以狩猎、种植粟米为生,每年都会有马贩慕名前来收购马匹,用带来的盐巴、布匹和各色工具作为交易。

如此一来,山中的日子自给自足已有余矣。

眼看北地的严冬将至,商队在河西商道的路畔只歇息了两日。

从祁山马场补充了给养,替换了一些老弱的马匹和骆驼,我们便匆匆上路了。

当年的腊月,在离家十年之后,终于历经千辛万苦平安回到了西域,回到了昆仑山下的故乡。

一场久违的瑞雪正在纷纷洒落,把这黄沙遍野的于阗绿洲装扮的雪国一般。

清风泽客栈的生意还如以前那般的兴隆,三两支外邦的商队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