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书屋>玄幻魔法>初唐奋斗史> 第101章,圣旨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01章,圣旨(1 / 4)

杜如晦本以为,自己的提议,必定会得到皇帝的赞同。

因为建立伤兵营,对拥有庞大军队体系的大唐来说,实在太过重要。

从伤兵死亡率高达五成以上,到死亡率不足一成,这完全是质的飞跃,足够引起每一名统兵将领,乃至当今圣上的重视。

毕竟,此法一旦在军中推广,大唐每年都会少死许多戍边的将士。

可出乎他预料的,李二陛下并没有直接答应下来。

带着些许疑惑、些许好奇,杜如晦接过皇帝递过来的奏折,仔细看了起来,这一看,立即让他倒抽了一口凉气。

建立伤兵营确实重要,对军队体系更是意义非凡,但治蝗也同样重要。

从国家层面来讲,在战争中死去人固然多,但因为闹蝗灾,而饿死的人更多。

两者孰轻孰重,一时之间还真的难以下定论。

盯着这封奏折,仔细看了良久,杜如晦这才将之放下,感慨道“文水县男不愧是高人子弟,小小年纪,便有这等见解。

这治蝗之法,绝非泛泛而谈,一字一句都言之有物,随时可以落到实处,更为难得的是,他一下子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。

从贞观犁,到省柴灶,再到伤兵营,现在又是治蝗之法,微臣真的很难相信,文水县男才十六岁,尚未弱冠。”

“是啊!”李世民长长一叹,道“若非在此之前,他做出了那么事,许多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面前,朕也绝对不会如此重视,一个尚未弱冠之人的奏折。

克明,你说这蝗虫,究竟因何而生?

是古人常说的天人感应,因为上天想要惩罚帝王,这才降下的灾难。

还是如许泽轩所说,蝗虫跟其他虫没什么区别,可以捕捉,可以打杀,只要方法得当,就可以有效的减少蝗灾的发生。”

“陛下这问题,可是难到微臣了。”杜如晦摇了摇头,并没有给出准确的答复。

他虽然熟读百家典籍,但古人的典籍,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。

有句话叫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,读书多并不代表见识多。

很多东西,并不是光读书就能知道的,而书中的东西,也可能随着时代的进步,而被慢慢淘汰。

“呵呵,克明居然也有被难住的时候。”李世民摸着胡须,低笑了两声,而后又道,“行,朕不问你这问题就是,我们换个问题。克明觉得,朕是应该让这许泽轩帮助朕治蝗,还是应该让他去军营,帮我朝训练出一批合格的军医来?”

“陛下,您这不是在难为微臣吗?

无论是治蝗,还是训练军医,都是功在千秋、利在当代的大事,这样的大事,岂能分个主次、前后出来?”杜如晦苦笑。

“大家常说房谋杜断,克明你以决断著称,想不到也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。”李二这话倒不是在嘲笑杜如晦,他自己也是个果决之人,可在是否要治蝗一事上,还是迟疑了,否则也不会把这位左膀右臂召入宫中。

“微臣倒也不是拿不定主意,只是对某些情况不太了解。

若是文水县男,可以把如何安置伤兵、如何治疗,治疗中的注意事项,如《治蝗疏》一般,一条条详细的列举出来。

那么即便他不亲自出马,微臣相信,我大唐也不缺乏照章办事之人。

到时候,文水县男只要抽出些许时间,前往军营视察一番,指出疏漏之处即可。

若如此,他便可以两头兼顾,陛下也不用纠结,让他先做哪一样了

至于蝗虫因何而声……”说到这里杜如晦稍微停顿了一下,这才接着道,“微臣认为,文水县男有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,耳听为虚眼见为实,判断一件事真假的最好方法,莫过于亲自实验一番。

新丰、渭南、郑、华阴、蓝田、鄠、盩厔、始平、武功、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