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书屋>历史军事>风波定大唐> 第四十三章 谁云无忠臣 河北有二颜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四十三章 谁云无忠臣 河北有二颜(2 / 8)

完这些,恰好甑中已微微有声,有鱼目大小的晶莹气泡浮起。陆羽用小竹勺撒入少许食盐,然后仍平息凝气地继续煮水,又过了片刻,茶甑的边缘便如泉水般翻涌出无数细小的气泡,陆羽先用竹瓢舀出一瓢热水放在旁边备用,又用竹片将沸水搅动如旋涡般,才稳稳地将茶粉倒入烹煮,又过得一小会儿,甑中茶汤如浪花般飞溅开来,香气四溢。

陆羽将先前舀出的那一小竹瓢热水倒回甑中,向众人一躬,轻声言道“可也!”

他亲自为各位满了多半盏茶汤,众人品尝,果觉唇舌间的滋味较平日有许多不同,纷纷点头称赞!

高僧皎然微笑合十赞道“阿弥陀佛!”

众人知他平日也精于茶道,见他如此欣喜,已知这陆羽定是此中高手。皎然赞道“小友懂得烹水的道理,二沸之后,三沸之前,水温最佳,贫僧受教了。”

陆羽也忙叉手还礼道“大师谬赞!其实茶道中的源、具、造、器、煮、饮,皆有学问,晚生只略得了些皮毛而已。”

颜真卿见他年纪不大却又十分谦虚,不由得想起自己青年时代的好友杜甫来,便也笑道“小友,敢问这源、具、造、器、煮、饮是何说头?可否赐教?”

陆羽说道“所谓“源”,为茶之品性;“具”,为制茶之工具;“造”,为制茶之工序;“器”,为器皿与器具;“煮”,为烹煮之手法;“饮”,为饮用之方式,零零总总,有许多讲究和学问,晚生却也不敢在各位前辈面前卖弄。”

席中本地名士崔万听他如此说,问道“饮,不就是喝入肚中吗?难道这茶还有别个喝法不成?”

陆羽一笑,道“天育万物皆有至妙,除了这烹茶法之外,的确还有别个饮法!”

众人听了也都问道“小友可否让我等见识见识?”

陆羽请人取了些干净的细白瓷杯出来,又新煮开一壶水,稍微放了一会儿,才倒入杯中。

一切准备停当,只见陆羽将随身的一个精致的小包袱打开,众人看时,见里面是各种竹制的小茶桶,大大小小竟有十余个,都觉得新奇。

陆羽从中挑选出一个精巧的竹盒,取出些细长的翠绿色茶叶来,用小竹夹分别给诸人杯中放入一小撮。

言道“这是晚辈夏末采于庐山的新茶,生长于山间云雾之中,因山中阴晴不定,故可采摘的时节也分早晚。请各位品鉴!”

顷刻间,那茶叶慢慢变得膨胀饱满,并在水中上下浮动起来,竟如舞蹈一般,而随着这“茶舞”,众人嗅到一股茶叶本源的草本清香,茶水也已经变成明亮的淡黄色,那水中的叶片也逐渐舒展开来,显出原本的茶叶嫩芽的样子,煞是可爱!

众人只饮得一口,满口香凛甘甜。

习惯了烹煮饮茶的众人还是第一次采用如此饮茶的方式,都大为惊奇,全都赞口不绝!

高僧皎然叹道“小友能溯本清源,寻求茶叶天然味道,暗合禅理,可谓茶禅一道,善哉!善哉!”

颜真卿道“‘茶’字,为斯人立于草木之间。如此饮法,可谓“精行俭德”,真是别开生面!鸿渐,有朝一日你当将这些心得好好记录下来,编撰成书,定能流传后世,泽被后人。”

众人听了,都道极是。

陆羽听了,心中也是一亮,便暗暗存了著书立说之心。

陆士修见他侄儿获得众人如此赞誉,也是得意,乘着酒兴道“我等不如以‘茶’为题联句纪之!”众人见他提议,也都不甘示弱,便请他出首联。

陆士修有名士风范,也不推辞,朗声吟道“泛花邀坐客,代饮引情言”。

众人见他用了《唐韵》中“语轩切”的韵,也不算很难,便都暗暗在诗意上下功夫,坐在他下首的张荐是史学名家,最是敏锐有文辞的,抬手笑指着皎然和尚道“醒酒宜华席,留僧想独园。”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