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书屋>都市言情>我有科研辅助系统> 249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(求订阅)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249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(求订阅)(1 / 3)

周六一大早,许秋就满怀期待的进入模拟实验室,很快便拿到了新一波探索的结果。

他的第三代8系列3ddi分子,最高效率已经优化至843,所用给体材料为3tea,器件的加工溶剂为氯仿二氯苯混合溶剂,其中二氯苯添加量为45。

843!

这下算是彻底打破了原来的世界纪录,792,而且还向前迈了一小步。

另一方面,韩嘉莹的第二代b4t体系,最高效率为733,所用给体材料为ce10,同样适用氯仿二氯苯混合溶剂做为加工溶剂,其中二氯苯的添加量为8。

学妹体系的效率提升相对来说少了一些,而且做到现在这一步,再向上优化的空间已经不大,大概率无法突破8了。

不过,她的体系目前只是第二代,如果从最开始的di分子引入硒原子,合成类似许秋的第三代产物,效率突破8,甚至做到更高,还是有不小的可能性的。

想到这里,许秋不禁暗自嘀咕,不会自己刚破纪录后没过几天,就被学妹把菊花给爆了吧,毕竟他的第二代8系列的效率也不过6左右,学妹这都73了,再迭代一次,岂不是要上天。

转念一想,要是被真被爆了,那就再给她爆回来,一爆还一爆嘛。

总结完他和学妹的实验结果,许秋看向了学姐的体系。

她的两种ch1、ch2受体材料,已经遍历了模拟实验室中存在的十几种常用的给体材料。

虽然学姐把它们命名为了ch1和ch2,但许秋还是根据它们的分子结构,给予它们一个更加通用的名字,他觉得这样命名有时候会比较直观一些。

其中,ch1,中央以f8做为d单元,旁边连接两个1,3茚二酮()作为a单元,故而被命名为f8;

同理,ch2被命名为idt。

首先是基于f8的体系,许秋瞄了眼效率。

上百个器件,上百种条件,一眼望去全是零蛋开头的。

最高03……

怎一个大写的惨字了得。

其实,当许秋看到f8这个单元时,他对于f8体系的最高效率只有03的结果就并不觉得奇怪了。

f8这个单元是非常古老的一种结构单元,大概可以往前追溯十几年,或许更久。

其中“f”代表芴单元,芴的别名二苯并五环,顾名思义,就是两个苯环中间夹着一个五元环,五元环中间有一个s3杂化的碳原子,“8”代表这个s3杂化的碳原子的侧链上连着两根8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。

芴是煤焦油的分离产物之一,背靠石油化工的化工原料,都是按吨来卖的,因此非常便宜。

而一个领域在早期发展的时候,自然是什么东西便宜,什么东西有现成的,就先拿来试一试,况且芴类材料还在光致发光领域有不小的成就。

据许秋所知,魏老师在漂亮国的时候,就研究过基于f8的聚合物给体材料,有f8bt、f8t2、f8dtbt之类的。

然而,这类材料几乎没有流传到现在的。

无他,器件效率太低,全都扑街了。

互联网是有记忆的,科研圈一样是有记忆的。

十年过去,一个失败的体系,除非去刻意翻阅早期的相关文献,基本上就不会再找得到了。

至于陈婉清为什么重新选择f8这个体系,并将它用在有机光伏材料中,或许是受魏老师的影响,毕竟他回国前的科研经历肯定是传承下来一部分的,想让他的学生接力完成下去,就比如现在交给许秋和韩嘉莹负责的di系列。

又或许学姐只是再次展现了下……她的传统艺能。

时隔多年,f8这个体系重出江湖,却再次扑街。

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啊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