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书屋>都市言情>重生光影年代> 第二百六十七章 积累了足够能量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二百六十七章 积累了足够能量(1 / 2)

苏长青出道以来屡获大奖,编剧水平无可质疑,阿佳妮很信任,并没传说中那么喜好干涉、独断专行。

获奖的意义恐怕正在于此,能够兑换成信任和尊重,即便偶尔搞出烂片也没人敢怀疑水平,何况苏长青从未失手。

目前国内获奖最多的是张艺谋,柏林金熊一座、威尼斯金狮、银狮也都拿过,戛纳获得过特别奖,七拼八凑也算把欧洲三大奖都拿过了,并三次提名奥斯卡、五次提名金球奖。

这成绩很牛逼了,鉴于老谋子超生照样罚款七百万,所以苏长青很明白赚钱才是正经,拿奖仅仅是年度任务,是手段不是目的。

阿佳妮经验老道很务实,《钢琴教师》剧本早晚会完成,后续的工作才是重点,所以早早就在考虑如何开拍。

她的意思是多家合作“如果只有我们知更鸟与您的四维投资,那么发行恐怕就局限在中法两国,引入欧洲其他国家同行合作就不一样了,发行范围将相应扩大许多。”

欧洲拍片热衷于合拍,稍微大点的投资动辄就搞出八国联军来,海报上的制片方和演员名单一样长。

阿佳妮显然想得太乐观了,《钢琴教师》恐怕没中国什么事,在大陆发行的可能性很低。

这部电影和《入殓师》的人文情怀不太一样,关怀的目标和角度都有点另类,文艺得过头了,欧美才是主要市场。

而且文化也是有隔阂的,目前东亚市场还接受不了这种题材。

杜可可得知苏长青要搞这样的作品就不太以为然“这是恶趣味,你已经连着拍两部文艺片了,奖也拿够多了,该考虑贴近生活,多关心点人世间的东西。”

不过当了解这是与阿佳妮合作时,她又非常惊讶“我听说你们是搭人家飞机回来了,看来你搭的可不止是飞机。”

羡慕之余她也有些迷惘了“这可就不好妄下评判了,你和阿佳妮这样的人合作,似乎怎么做都是浪费资源。”

苏长青能理解她的话,拍文艺片浪费商业资源,拍商业片浪费文艺资源,鱼与熊掌不可兼得。

这个其实不用选择,阿佳妮找他合作当然不是以赚钱为主要目的,她要的是重回演艺巅峰。

虽然阿佳妮分散风险扩大发行范围的思路是对的,不过苏长青已经与派拉蒙谈妥了欧美发行,这方面其实不用太操心。

阿佳妮很意外“没想到你能够与好莱坞谈下八部电影发行权,实在是不容易,欧洲许多电影人都做不到。”

苏长青很谦虚“的确不容易,我们作了很多努力。”

这是实话,为了搞定米国市场,苏长青智力、体力都承受了巨大挑战,一般人还真的吃不消。

最终两人谈妥,四维和知更鸟对半投资《钢琴教师》,这部戏没必要久拖,威尼斯如果敲定了剧本和资金,最好尽快开机,年底之前制作完成,九八年苏长青将有新的计划,纯文艺片有点玩腻了。

既然发行渠道不是问题,就不再引入其他投资者,其实祥云基金泰国一战赚了不少钱,苏长青随时可以抽一部分佣金出来,独自投资完全不是问题。

可当初说好两个公司合作,没多少钱的事,非要吃独食未免难看,苏长青干不出来。

中法两国人民的交流一向是很深入的,他也愿意为友谊添砖加瓦,牺牲点小我。

剧本创作之初,苏长青考虑过男主让国内演员领衔,增加内地演员国际上露脸的机会,不过最终放弃了。

剧中的男学生并不讨人喜欢,油滑世故涵养差,而且有暴力倾向,这样的人物还是让欧洲人自己演算了。

所以苏长青也把剧中人物拉了清单,注明了具体要求,让阿佳妮开始留意物色,最终由他来选定。

随着剧本渐渐成型,阿佳妮越来越频繁地打来电话,有一天她说“我并不喜欢威尼斯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