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书屋>都市言情>邻舍有阁臣> (22)他第一个交卷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(22)他第一个交卷(1 / 3)

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。

语出《论语·微子》,第七章子路从而后,遇丈人,以杖荷蓧。子路问曰“子见夫子乎?”丈人曰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。孰为夫子?”。

史料上对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的释义,历代有不同的解读。

现存最早的古注出自东汉人包咸的《论语包氏章句》,释义为谁会放下手中的农活儿,袖着手,缩着瘦颈,去帮助您寻找先生呢?

东晋陶渊明有《丈人赞》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。超超丈人,日夕在耘。”他则认为,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荷蓧丈人的自谓,并非责备子路。

“五谷”有多种不同说法。《周礼·天官·疾医》“以五味、五谷、五药养其病。”

东汉郑玄注“五谷,麻、黍、稷、麦、豆也。”

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“树艺五谷,五谷熟而民人育。”

东汉赵歧注“五谷谓稻、黍、稷、麦、菽也。”

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麻无稻,后者有稻无麻。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,而北方种稻有限,所以“五谷”中最初无稻。

《楚辞·大招》“五谷六仞。”东汉王逸注“五谷,稻、稷、麦、豆、麻也。”

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“五谷为养。”

王冰注“谓粳米、小豆、麦、大豆、黄黍也。”

到了后来,就如九州泛指整个王朝一样,五谷泛指谷物,而非特定限于是哪五种。

凝思到这里,冀漾从竹帘的缝隙中左右瞧去,但见考生有的提笔磨墨,有的继续深思,还有几人估计是起的太早,正扒在桌上补眠。

第一场县试足足有一整日的功夫,大部分学子皆可做完三道考题,遂大都不急着落笔。

冀漾却不能不着急,寒风阵阵,他这身体就算捂得密不透风,也根本撑不了多久。

他决心从四书经义里另辟蹊径,一举从三千学子中脱颖而出,但他尚未轻易落笔。

因为若是第一场答的出彩,后面也就不用再考了,这样他就能多腾些功夫将养身子。

俯首瞧着炭炉上温着的银食盒,这可是小丫头彻夜未眠给自己精心准备吃食,一想到这他的心就又暖了起来。

自古就是文无第一,武无第二。文人的文章各有千秋,难分伯仲。

大多数学子都以为举业的通畅与否,只是在于自己的文章是否够优秀。但是学子们极少会想到这应试文章的优劣,是由谁来断定。

其实好与恶,中与落,不过仅是阅卷人的一个念头。

是以举业考的不是人与文章,而是让自己的文章如何得阅卷官的心意,倘若爱不释手,那功名便是水到渠成。

邢简时常给他改文章,他自认为是了这位知府大人的喜恶,教谕才是冀漾如何下笔的关键。

冀漾入场时扫过教谕的面容。

眉乱如麻,且又有断痕,心性躁动,六亲人脉易矛盾疏远。

印堂极窄,善妒更爱搬弄是非。眼球突出,眼露三白报复性很强。鼻梁有节性子执拗,容易不依不饶。

嘴角下垂,面色晦暗,气虚精亏,家里小妾定是不少,做事乏力。人中浅,眼下漆黑一片,恐子嗣艰难。

教谕的处世为人在冀漾心底早有了大概。

此人为人自负,却又自卑,贪财爱色,执拗固执,且为人狠辣冷酷,自私自立,刻薄寡恩,与边振明可谓是蛇鼠一窝。

另外,以往学宫的好文章,甚至连这个教谕当年中举的那篇文章,他都弄来看过。

读完这些,邢简又偷着给了他历届取中的文章和批注,他也均仔细研读过。

与此同时,外面忽然寒风凌冽,吹得众人怨声载道。

“最近这是什么鬼天气,前几天明明都春暖花开了,这几天狂风暴雪,如今又狂风大作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