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书屋>都市言情>汐元传> 第六十一章 兵锋再起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六十一章 兵锋再起(1 / 3)

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,看书还可领现金!

话分两头。南朝大军在沉寂了将近两个月后,突然从驻扎的颍川大营出发,向洛阳城进发。本来,南方七王联盟已经意识到时节已经进入隆冬,而且中原大战旷日持久,各国补给、后勤和财务等都已捉襟见肘。若是再打不下洛阳城,那就只好班师,等待回去整顿军务,来年再战。但是到了第二年,还能有几路诸侯再起兵北伐,尚未可知。

应该说,北朝对南朝的这次行动还是有所预见的,也针对此做了相应的部署。但是洛阳以东以南的方向,大部分都是大平原,唯一可以仰仗的天险便只有嵩山。但是他们以为南朝大概已经无力再发动大的攻势,也许不日即将退兵,因此只会对洛阳进行一次试探性的进攻,对对手此时进攻的决心估计不足,也因此,他们在嵩山那里部署的兵力严重不足。

本来,兵法有云凡用兵之法,驰车千驷,革车千乘,带甲十万,千里馈粮,则内外之费,宾客之用,胶漆之材,车甲之奉,日费千金,然后十万之师举矣。南朝一次性出动几十万大军,在开始调兵前就已经有诸多举动。巨量的粮草、辎重等战争物资从南方各国运送到前线,其数量之大,足以支撑数十万大军三个月的作战。

就因为陈汐元这一次操作,本不能取得如此大的效果。但牵一发而动全身,陈汐元这只小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,还是引发了这一场大风暴。其实这也不意外,晁丰等人一直心有不甘,现在机会终于来了,他们果然开始行动了。

南朝的动作太大,想要瞒过北朝密布的细作和暗影堂的耳目,显然不太可能。从上个月开始,来自前线和南朝内部的各种情报便如同雪片一样飞向长安。

一开始,北朝高层并没有太过重视,毕竟前面说了,他们以为南朝只不过是装装样子,或者来打打秋风,不会出动太多人马,也不会在洛阳城附近待太久。但是后来南朝调用军事物资的信息一直在传来,其规模之大令人震惊。北朝得知消息后也渐渐感到不安,但是洛阳太守封胜还是存有侥幸心理,认为自己可以依凭洛阳城高大坚固的城墙而守,等待南军力竭,知难而退。

从颍川驻地到洛阳,其中需要经过嵩山。渡过颍河,便是嵩山,这里有封胜布下的十万兵马,用来阻击南军。南军先锋部队三万人在腊月初五的清晨抵达了这里。作为先锋,便是在前面给大军开路的,自然是南军精锐中的精锐。

南军先锋大将名叫赵婴,乃是南军之中有名的悍将,面如生铁,身长八尺,腰大十围,手持一柄枣木槊。此人武艺超群,但是遇事易冲动,有点有勇无谋。他早年曾是陪晁丰长大的侍从,凭借那一身蛮力而受到赏识,以在战场上蛮牛般的冲杀和对晁丰的狂热忠诚而闻名,做这个先锋,倒也合适。

赵婴见部队在途经嵩山脚下时受到阻拦,目测对方人数不算很多,他毫不犹豫地便下令全军出击,大举进攻。嵩山脚下,进攻的号角吹响,随着沉重而有节奏的鼓声,黑压压的南军士卒组成一个个方阵,迈着整齐的步伐向着北军的阵线挺进。

赵婴虽然头脑简单,但是毕竟久经阵战,对行伍之事有着本能的反应。因为是先锋部队,并未携带弩车等重型器械,所以只能行进至合适的距离,才发起冲锋。这些方阵,并不是由单一兵种组成,而是由盾牌兵、长戈兵、弓弩手、战车兵等组成的混合部队,走在最前头的是三排盾牌兵,然后是数排手持长戈的长戈兵,中间簇拥着鼓手乘坐的战车,后面跟着的是弓弩手。北军将领看到南军行进到弓弩射程,下令放箭。一时间,漫天箭雨向南军军阵呼啸而去。而因为北军弓弩手处于地势制高点,所以弓弩的射程要比南军的长。

不过,南军也早有准备。主帅赵婴见到方阵快要行进到对方弓弩射程之内,便下令防御,一时间数匹快马奔向各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