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书屋>都市言情>你好,1983> 第四百二十六章 蝲蛄豆腐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四百二十六章 蝲蛄豆腐(2 / 3)

至于抓到的鱼嘛,就十几条一寸多长的小鱼,用罐头瓶儿都能装下。

“就这还用大木盆?”刘青山不满地嘟囔一声。

小五嘴里咋咋呼呼的“主要是多装点溪水回去,熬鱼汤喝。”

这点儿鱼,可不就够熬鱼汤的吗?

不过山溪里面的都是冷水鱼,生长缓慢,味道确实够鲜,做鱼汤确实不错。

“哎呦,这啥玩意,还咬手!”

小五忽然一声惊呼,抬起手臂,在半空使劲甩着。

在他的手指上,还耷拉着一个东西,大概有十厘米左右的长度,随着手指来回摆动。

“小五哥,这是蝲蛄,很好吃的!”

小老四离他比较近,率先凑上去,伸着小手,捏住蝲蛄,然后指挥着小五,把手指伸进溪水里。

一沾水,蝲蛄立刻松开钳子,然后被小老四又捏出水面,直接扔进岸边的大木盆里。

农村的小孩子,都会抓这个。

拐子爷爷也来了兴致“蝲蛄啊,好东西,这玩意最滋补了,老首长,中午叫大帅给你弄个蝲蛄豆腐尝尝,那小子手艺还不错”

小五甩甩手指“中午就吃你们啦,敢夹我!”

刘青山也脱了鞋子,迈进山溪里面,帮着一起翻石块,蝲蛄通常都隐蔽在小石块的下面。

这玩意长得和小龙虾类似,外壳黝黑锃亮,前面一对大钳子。

不过蝲蛄对生长环境的水质要求非常高,必须是没有一点污染,尤其是没有农药化肥之类的水域,才能生存。

等到十几年后,慢慢就越来越少,最后差点灭绝。

也正因为如此,所以又被称为水源指示剂,是绝对的纯天然无污染食物。

山溪里面的蝲蛄还不少,翻动几块石头,基本就能掐到一只。

看看大木盆里已经装了二三十只,刘青山就连忙把埋头苦干的小五给叫住,这小子显然还没有学会适可而止。

蝲蛄豆腐,一般人还真不会加工,真得大帅叔亲自出手呢。

别看叫蝲蛄豆腐,其实跟豆腐一点不沾边。

只见大帅叔把蝲蛄清理干净,再用石磨碾碎,用纱布过掉渣子。

锅里烧水,水开之后,把过滤完的蝲蛄汁儿往锅里一倒,很快就凝成脑儿状。

有点像豆腐脑,就是颜色泛着点粉红。

最后再点缀少量的盐,加点葱花和韭菜,蝲蛄豆腐就完工了。

用小勺舀着喝一口,那味道,就是一个字鲜!

刘青山尝了两勺,也赞不绝口,后世已经很少能品尝到这种传统美食,而且那时候蝲蛄也已经贵得离谱,一斤就将近二百块,而且还基本是有价无市。

刘青山觉得,以后有机会可以把蝲蛄资源开发出来。

他们这边,现在已经不用农药化肥,只要保持下去,在山溪和沟渠里面,就可以适量多繁殖一些蝲蛄。

不图外销,只要等到旅游业兴起之后,能满足自产自销,就能赚够本儿。

饭桌上除了蝲蛄豆腐之外,还有新采来的石耳,清洗掉上面的泥沙,又焯水之后,清炒了一盘。

石耳能够清热解毒,但是因为性寒,所以也不易多食。

另外还炒了几盘青菜,熬得鲜鱼汤,大伙连吃带喝,都有点吃撑了。

就连武老都胃口大开,比平时多吃了半个大饼子。

范理事也一边打着饱嗝,一边夸赞“这才是真正的食补呢。”

等到下午,哑巴爷爷就开始给武老配药,而宋一针,也开始揣摩新学来的针法。

手法有点生,这里又没有用来练习的模型,最后还是小五主动请缨,在他身上先练习。

这也叫大伙对小五有了新的认识,这小子虽然看上去不怎么着调,但是在孝顺方面,真没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