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书屋>历史军事>海上升明帝> 第362章 姑苏城外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362章 姑苏城外(2 / 3)

不经意间,苏州城外倒是成了热闹大集,不仅限于军队向百姓采买物资,也成了百姓交易互换的大市场。

一些手工商人、匠人们,也都趁机在这里支起摊,重操旧业干起活路来。

修锅补盆治病疗伤打铁卖柴裁衣裳做鞋子的,好一片热闹景象。

短短数天时间,粮台向王闯子报告,已经有小三千年轻姑娘通过了筛选,经登记后送进了女营里。

“看来咱们御营士兵很受欢迎啊。”

王闯子很满意,他这几天也很忙碌,他亲自围苏州城,又分兵去打其它地方,严格遵守陛下圣旨,这次要迅速的扫荡苏松,在清军主力南下江宁前,先把苏松这边的清军给解决了。

从镇江出发,常镇两府各县基本上都是望风而降,两地基本上没什么清军了,原来的绿营都被严我公给整的差不多了,加上吴胜兆等反正,更加导致地方空虚,仅有的一点兵基本都调去了镇江江宁等地。

他们很轻松的就拿下各城。

有几座县城里的清朝官员还试图顽抗,但半夜就被手下胥吏捆了,也有被城中士绅率领家丁先一步打进衙门砍了的。

只有两座城顽抗,但那些地方带吏乡绅带领的民壮,在御营的进攻下,不堪一击,本来就是县城,又无战兵防守,明军一顿铳炮猛攻,然后很快就攻进城了。

兵一入城,城中也就再无斗志。

环太湖的江南地区,可以说是一块早就炖熟的肉,明军之前就已经扫荡过几回了,又有吴易、沈犹龙等地方军队一直在发展,所以本来城外乡村,早就已经脱离清廷的控制,仅剩下的府县城镇,也基本上早被渗透的跟个筛子似的。

清军的那点底细,哪个知府、县令是哪来的,以前什么根脚,胥吏、士绅们是什么关系等等这些,早就摸的滚瓜烂熟了。

现在明军杀回来,一切都非常顺利。

顺藤摸瓜就是。

甚至有好些县令、典史等也早就都是暗里反正归明的了,只要这边一进攻,他们立马就举旗反正。

这真跟秋风扫落叶一样。

要不是这寒冬腊月太冷,天气有所限制进军,王闯子的御营右厢只会更猛,河湖结冰封冻,大大减缓了他的速度。

如今王闯子面临的主要问题,并不是苏松地区的清军,也不是浙西的清军,环太湖地区真正的清军,其实也就是那六千多满州兵而已,还分散在苏州、松江和杭州。

其余的清军绿营,尤其是浙西的绿营,对外号称明军克星,清军绿营精锐,实际上那都是自己人啊。

浙江提督超勇公爵郑继武,海盐侯嘉兴总兵朱大纲等,都是自己人。

连李遇春这个号称横扫浙江无敌的浙江总督,还有浙江巡抚潘映娄,其实也是明军掌握的。

王闯子现在面对的主要问题,是如何在江南长期站稳脚跟,是如何让御营右厢四镇和苏浙两省四镇营兵,这八镇主力部队稳固下来。

如何就地解决这八镇四万战兵的军需是大头。

这轮扫荡过后,必须开始按照浙东那边的改革,开始全新的税赋制度,摊丁入亩,地丁合一,重新开征商税,征收厘金,盐税改革等等。

只有这些理清了,推行下去了,苏浙才能养的起这四万战兵,和一万多辅兵,以及健全地方上的团练、民兵等,才能让清军以后没机会再夺回去。

打仗王闯子不怕,但是这些东西,让他头痛。

还不如给士兵们娶亲,不过是掏银子的事情而已。

右厢都监军沈文忠倒是比较有经验,“浙东早有成例,如今推行顺利,我们照猫画虎便行。”

“如今咱们扫荡各地后,首先任务是清理鞑子残余势力,然后是趁着冬季组织地方清量田地,理清田亩,普查户口,还要组织百姓救荒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