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书屋>历史军事>海上升明帝> 第816章 流放者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816章 流放者(2 / 3)

起逃。

况且,逃哪去?

北边的叶尔羌缠回,还是南面的和硕特蒙古,或是唐古特人?在这里他们只能抱团取暖,只能努力的活下去,为自己,更为了家人。

曾经的陈子龙是复社的领袖,江南才子,连秦淮河上的名妓们都争相爱慕的大才子,风流人物,甚至曾经柳如是也是他的外宅妇。

但如今在这里,他不过是个守边的流放者。

迅速的把门和帘子拉开,出门再关上,外面已经是大亮,放眼望去,皑皑雪山,群峰相连。

曾经这景色壮美的能让他陶醉,可现在他却连吟句诗的兴趣都没了,在这里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,而不是风花雪月。

他转身进了灶房,一个低矮的石头屋,开始生火。

天太冷,他要把冰化开煮水做饭。

好在现在这里不缺粮食,大雪封山前,洪承畴吴三桂不仅增加了许多关西的烽堡,恢复了许多关隘,还增派了一些兵过来,又送了些流放者来,同时送来的还有许多过冬的物资,从粮食到衣被、盐巴等都有。

当金山口的驻防人员也达到了一个哨,有三个排,一百多人,不仅送来了米麦,甚至还有些宰杀冻硬的肥羊肥牛和冻鱼。

干枯树叶引燃,添上树叶,再加上小树枝,火起来了,添上储备的干牛粪,灶堂里火通红通红的,让他感觉十分温暖。

烤着火烧着水,他坐在这个陌生而又艰苦的不像人间的地方,不由的再次自我怀疑起来。

我是谁?

我在哪?

我要干什么?

大雪封山,消息阻隔,基本上不会有人翻越山口,就算是牧民,或是马帮驼队,不管是贩盐茶还是贩牛马,都不会在这样的季节翻越山口,太危险了。

他们这些人守在这里,有时一两个月都看不到一个人经过。

他已经好几个月没见到家人了,从中原抄家流放西域,一路跋涉,家族几百口人最终到达苏干湖边时,已经路上死了十几人。

在这里安定下来后,他们也很难适应新生活,日子太艰难。

上山前,他听说洪承畴吴三桂他们平定了陕甘回乱,米喇印丁国栋等也被歼灭,他想过去找他们,看能不能改变下处境。

可却没有机会,没有文书路引,他们甚至都不能离开驻地百里外。

当金山口关城的军官,一个面相凶狠的关中人,他根本不理会他的请求,他甚至怀疑他根本没有听懂自己的话。

在这里,没有人在意你来自哪里,也不会在意你的过去。

在这里,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,流放者。

水开了,陈子龙起身,煮疙瘩汤,简单而又方便。

当他饭煮好后,他们班的另四个人过来了,大家沉默着坐那边烤火边喝疙瘩汤,一边吃着蒸的土豆子。

吃饱喝足,有些不舍的起身,去库房领了武器,开始巡逻。

关里有一个哨驻守,下面有三个排,一个排有三个队,一个队又分成三个班。

一队十五人,一班五个。

哨里都是分三班倒轮值,保证二十四小时有人值守。

当值的人又都分成三班,一班固定岗哨,一班在外巡视,一班待命警戒,轮流着来。

今天外面没有风,也没下雪,还有了些许阳光。

看着非常的宁静美丽。

不过陈子龙却知道外面的美丽却暗藏杀机,高海拔加上极寒天气,以及随时机能出现的暴风雪等,都随时有可能夺走在外巡逻守兵的命。

但那个关中人哨长可不会管他们的死活,谁敢偷懒抗命,下场可是军法处置,轻者挨鞭子,或脱光了去爬冰卧雪,重者直接砍脑袋。

那就是个黑阎王。

识不识字,曾经是复社领袖,又或者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