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书屋>都市言情>华娱1997> 458 我虽然身家几百亿,但却失去了快乐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458 我虽然身家几百亿,但却失去了快乐(2 / 6)

也是《lend》正式发售的时刻。

………

曹轩对《lend》在海外的成绩很关注,每天都要自己的美国经纪团队通一次电话,询问成绩和相关反馈。

感受到成绩不错,渐渐安心的同时,有隐隐感到了世界歌坛的新变化。

数字音乐的大势要来了!

日本还算保守,再加上国内经济体制不同,可以压住。

但是欧美就不同了,那帮传统传媒企业,很难控制那些新兴的科技和网络资本,尤其是美国,首富可是微软的比尔盖茨。

这些唱片公司就算背后有各种资本,但也是布局链很小的一环,拿什么压制互联网大势。

据曹轩的了解,数字音乐已经在欧美国家开始兴起,并且势头越来越强。

毫无疑问,实体唱片行业将迎来毁灭性的打击。

曹轩甚至已经做好《lend》将是自己实体唱片销量最后辉煌的打算。

说句难听的,就连销量大幅下滑的最坏情况,曹轩也不是没有心理准备。

但话又说回来,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。

之前也说过,实体唱片衰落,并不代表着歌坛崩溃,市场自然有新兴的数字音乐顶上。

而且相比于实体唱片,数字音乐的受众更多,应用范围也更广。

尤其是在欧美和日本等唱片和版权完善的国家,数字音乐赚钱不比实体唱片差多少。

而随着互联网和数字音乐的影响力越发扩大,歌手的收入也会越来越多,甚至远远超过实体唱片受的损失。

旁的不说,以前专辑打榜,基本上公司砸钱宣传,等专辑上线后回本。

而如今大量的音乐网站,《e don't talk anyore》在宣传阶段,就可以通过一些下载订阅赚钱了。

虽然不多,但苍蝇再小也是肉啊!

不过相比于国外,国内的数字音乐发展还不算发达,或者说被盗版影响太甚。

目前,国内最火的音乐网站是千千静听,用户超过几千万,然而歌手一毛钱都收不到。

目前为止,现在除了少部分网站,歌手在数字音乐方面的收入,多是以彩铃为主。

这也是为什么盗版音乐网站横行,歌坛却没有多少人去管,大家都忙着深耕彩铃市场。

曹轩就是其中最勤奋的一个。

早在彩铃风潮还未掀起之前,曹轩旗下的国兰娱乐就开始大量收购和代理歌曲版权。

尤其是近两年兴起的那帮网络歌手,差不多75的相关版权都在曹轩手里。

在彩铃火爆以后,曹轩更是动用了自己的影响力,以国兰和华纳为中心,拉拢了一大帮国内唱片公司,与三大运营商和相关平台协商议价。

许多中小公司或者跑单帮的歌手,甚至直接把版权代理给了国兰运营,然后坐等收钱。

一般人可得不到这个信任,但曹轩的歌坛地位和圈内大佬多年积累的信誉,让很多人愿意相信他。

曹轩肯定会赚钱,但也不会亏待他们。

如果他们自己去运营谈判,小门小户,估计也拿不到好条款,赚的更少,就算是赚的多点,投入的精力和各种成本分摊下来,还不如统一交给国兰,省心省事。

在这样的情况下,截止到2005年末,国兰名下代理的歌曲版权超过3000首,而且大多都是有点名气的火歌。

全权运营彩铃业务的“签约歌手”有100多位,一二线以上的有两位数。

此外还有华纳、阿尔法、正大等音乐唱片公司,达成战略同盟,与国兰在彩铃相关利益上同进同退。

毫不夸张的说,彩铃市场的音乐版权,国兰一家差不多垄断了一半以上,是当之无愧的彩铃霸主。

说三大运营商看曹轩脸色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