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书屋>历史军事>从李元芳开始> 第五百九十一章 废赵佶的衣带诏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五百九十一章 废赵佶的衣带诏(2 / 3)

的重大抉择,官家下意识的反应,居然是推脱?什么叫依自己之意,自己个小小的太监,能做什么主?

杨戬本来不慌的,被这样一弄也有些慌了,想了想干脆咬牙道:“太后病重,官家纯孝,内外皆知,那郭开定是搬弄了是非,挑拨母子深情!官家不必顾虑,此等贼子理应统统除去,我等也会将此事平复,不让消息外泄!”

他这话意思很清楚了,一个即将病死的太后,和一个年仅十八岁的官家,傻子都知道怎么选,何况太后如今身处大内,这里全是他们的眼线,真正发生了什么,外臣又如何知晓?

赵佶脸色缓缓恢复过来,他刚刚登基了八个月不到,确实是退无可退,颔首道:“杨都知忠心可嘉,朕心甚慰,只是此事到底是郭省使一人为之,还是宫外有贼人唆使,必须查明!”

杨戬为难地道:“宫外之事,奴恐怕力有未逮……”

内官里面,对宫外之事最有影响的,毫无疑问是童贯,杨戬等人虽然也有些眼线,但和李宪童贯两代积攒的人手相比,弱的就不是一点半点了,仓促之间,到哪里去找寻人手去?

赵佶抿了抿嘴,也感到棘手起来,如果郭开身上真的有那种形式的诏书,是绝对不能让他带出宫的,但此事若只是郭开一人所为,他又不信。

想着那一个个外臣,章惇、曾布、蔡卞、韩忠彦……赵佶眼神闪烁着,立刻锁定了章惇,但想到那张老而弥坚的面孔,不禁头疼起来。

杨戬察言观色之下,低声道:“官家,要不奴先去将郭贼拿了,行刑逼问,不怕不招!”

赵佶立刻摇头:“不可!不可!娘娘病重,岂能再受刺激?”

杨戬先是不解,然后想了想,倒也明白了,这位官家最担心的,还是太后的身体状态。

不是怕她病重,恰恰是怕她撑着不死,现在写了一封诏书,就不能写第二封第三封吗,甚至干脆召集群臣,那又如何?

杨戬也沉默了。

他虽然想要讨好官家,得到重用,但不比童贯整日习武,凶悍惯了,有些事情还是不敢办的。

况且童贯也是被郭开要挟,逼到了墙角,杨戬目前只是参与,又岂会做那没有退路的人伦惨事?

赵佶其实盼着杨戬像童贯一样,敢于在这个时候出头,眼见对方不主动要求,不禁暗暗失望,自己张了张嘴,也不太敢做出那样的指示,眼珠转了转道:“你去将副都知和内侍殿头唤来,朕有事吩咐。”

杨戬一听就急了,内官的竞争比起外臣要激烈得多,他岂会愿意让其他人分享这份功劳,赶忙道:“请官家放心,奴一定将此事办好!一定将此事办好!”

赵佶暗暗得意,摆了摆手:“去吧!”

等到杨戬一路后退,出了视线之外,赵佶依旧下达命令:“去召副都知和内侍殿头来!”

不比外面的那群臣子,这群阉人只有依托于他这位官家,用起来更加放心,此事拖延不得,一定要以最快速度解决,所以无论杨戬能不能办好,其他几位宫内的掌权太监,都要好好利用。

等到安排完毕,赵佶坐回位上,却再也没有心情宴饮。

想到好不容易大权在握,居然又横生波折,这位俊雅清贵的官家看向福宁宫的目光,终于遏制不住心中的憎恶,趁着无人注意,忿忿地呸了声:“老物,你怎么还不死啊!”

……

在四五个心腹内侍的保护下,郭开手下意识地按在腰带上,一路快走着。

他不想做出这么明显的动作,但剧烈跳动的心脏和止不住的紧张感,还是情不自禁地抚摸着腰带,一遍又一遍。

因为里面有向太后亲笔写下的密诏,藏于衣带内。

正是效彷后汉献帝衣带诏故事。

原本不需要这么麻烦,但向太后很清楚如今朝堂的格局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