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书屋>都市言情>重生之工业狂潮> 第五百六十二章 叶公好龙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五百六十二章 叶公好龙(1 / 3)

当桃花岛上人马云集,各个工厂启动生产的时候,万里之外的龙岛,尽管春寒料峭但同样热火朝天。

2月的最后一天,蓝市2005年春季项目开工仪式在岛内纳潮河北岸举行。

会场安排在东华汽车整车制造项目工地上。这一天,占地800亩的工地上,彩旗围了一圈,厂房位置立起了十几座打桩机。

桩锤上裹上了红绸布,吊装了管桩,柴油机也噗噗地保持着怠速。施工路用压路机碾压得结结实实,铺上了厚厚的预制水泥板。

路的尽头是一片大大的空场,同样进行了硬化处理,中间搭起了发令台。

发令台一侧,是一排准备开工的项目展板,蓝市上半年准备开工的200多个项目都被公示在展板上。

另一侧是一排拼装的施工临建房,今天被打扫出来用作休息室。上午10点半的时候,李继民和董建国带领县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到了工地。

温晓宇升任市长后,李继民接替温晓宇主持滨海县委工作,董建国接替李继民主持政府工作。

两人仕途都迈出了关键一步。李继民如果能保持滨海县的发展速度,干出几件出彩的业绩,进入副厅级是顺理成章的。

他当过滨海县化肥厂厂长、物资局局长、电力局局长,十二年前就已经是滨海县的副县长,今年刚刚45岁,算得上年轻有为。

董建国比李继民大两岁,在正县级干部中也算是年轻的了。李继民祖籍滨海县,但他父亲曾在丰蓝县任职,李继民在丰蓝县出生、长大、读到高中,档案里籍贯一栏便写着丰蓝县。

他在滨海县担任一把手,勉强算不在成长地任职。董建国是土生土长的滨海县人,他的任命就有些争议,报备到省里被挑了出来。

王庆来专门跑省里,以

“该同志熟悉滨海县整体经济工作,亲自组织龙岛开发,经手多个重大项目建设”为由,拿下县长这个职务。

王庆来已经是省委领导,说话很有分量。此时的蓝市,经济体量远远甩开赵省其他地市,早就一飞冲天。

2004年,蓝市国民生产总值接近3000亿,在全国排名第7。排在第一的是沪市,7450亿,第二燕京4680亿,第三羊城4210亿,第四吴州3450亿,第五鹏城3430亿,第六蓟市2950亿,第七蓝市2886亿,第八山城2665亿,第九姑苏2510亿,第十梁溪2350亿。

赵省省会石市排在了第21位,1633亿。谁都知道蓝市的崛起有东华实业集团一半功劳,温晓宇、李继民、董建国等人的进步也是如此。

现在体制内讲究

“经济挂帅”,以实绩论英雄,甚至出现了

“唯Gdp论”的说法。擅长抓经济的干部,相对来说更容易晋升。此时,六辆中巴车正走在蓝滨公路上,已经来到孙集镇。

吴家栋坐在中间一辆车内,对面是王庆来和温晓宇。看着车窗外,吴家栋夸赞说:“没想到我们北方的一个小镇竟然也有这样的繁华景象。”王庆来感慨地说:“这里变化太大了,十年前我到南陈村,脚下这条路只是两车道,最多9米宽。现在已经是双向六车道,还设置了专门的自行车道。当年我的奥迪算是轿车中的顶配,现在您看,各式各样、五光十色,许多轿车我都叫不出牌子。那个时候我下来调研,老百姓都得靠边站,远远看着我们的车队。现在,人们波澜不惊、十分从容,这也是富裕的表现。”吴家栋哈哈笑着说:“没错,人的地位与财富是挂钩的,你们蓝市发展得快,人们腰包鼓,不怕突发变故,才会淡定从容。晓宇同志从挂职算,来蓝市已经十几年了吧,现在多长时间回一趟燕京?”温晓宇莞尔一笑说:“领导,我除了出差,已经很少去燕京。我的家在这儿,我的爱人和孩子也都在这儿。刚刚路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