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书屋>>再造大唐荣耀> 032章 再议西川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032章 再议西川(1 / 2)

张濬代宰臣们站了出来,问道。

“杨公所说的强藩,从何而来?”

“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。”

杨复恭才懒得绕圈子,直接道出他心里的计划。

“要平息西川的乱局,自然得派三川内的军队,除此外,都是空谈。剑南北有蜀道天险、东有峡路险阻,若无内应,外面的军队根本就别想进去。此其一。”

“三川之内,王建已在西川坐大,东川顾彦朗势力弱小,空有节帅之名,实则仅辖有梓、遂、普等数州之地,根本就不是王建的对手,派他征剿王建,于事无补。唯有山南杨守亮,势力雄厚,兵强马壮,可与王建一决高下。此其二。”

“其三。朝廷此番派兵,必须得择忠信可靠之藩帅,否则,便是驱逐了王建,西川也落入了外人之手,于朝廷何益?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,乃先弟复光之子,自平叛黄巢草贼以来,身先垂范,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,其肝胆赤诚、忠勇之姿,昭昭于世,也唯有此人,方不负朝廷的信赖。”

“再者,三川内另有洋州杨守忠、绵州杨守厚,龙、剑杨守贞,此三人素与杨守亮亲善,朝廷若举杨守亮为帅,也可以调集起此三人的力量,务求一举收复西川。”

杨复恭逐条说完,殿内一时悄然。

除孔纬冷言一句“杨公可真是举人不避嫌啊!”,其余宰臣都一时无话。

实在是杨复恭提出的四点理由,几乎封堵住了他们的反击。&29233&3047592&2007092&68&100

第一、二两点便已经摆明了,朝廷若想抽调有实力的藩镇介入西川战局,便只能是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,其余人均无可能。

第四点自不用多说,不管他们有多厌恶杨复恭,但也不得不承认,杨复恭在收拢人心这方面颇见成效。他的这些义子义侄们,虽已远赴各地出镇地方,却依旧视杨复恭为父,彼此间相互支援,抱成一团。

至于第三点,杨守亮未见得多忠心,但目前也没有任何叛逆之举,一直尊奉朝廷诏令,每年定时贡赋(虽然贡赋的数目不足)。

而且杨复恭还举出了他已故的弟弟杨复光。宰臣们虽不认可杨复恭,但对杨复光却都是一致推崇的,后者曾身任天下兵马都监,是当时关中围剿黄巢的实际统帅,于大唐实有再造之大功,且刚把黄巢从关中撵出去,还未享有应得的勋荣,杨复光便因操劳过度、抱病而逝,让人无限叹息。

宰臣们未尝未设想,若杨复光还健在,如今坐在朝堂上的当是沉勇有谋的杨复光,而非嚣张跋扈的杨复恭,整个帝国的面貌或许也另是一番好光景。上天待我大唐何薄……

杨守亮是杨复光身前最器重的义子,单凭这一点,就无人能说他不忠心。

“圣上,臣请加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为西川招讨使、节度使,兼剑南三川宣慰制置使,节制东川、龙剑、绵、洋各路之兵,齐发成都府。”

杨复恭抓住时机,当即向李晔请命。

“杨节帅愿意出兵西川,为国讨贼,固然是好事,只是……”

李晔沉吟未决。

杨复恭闻此反倒心里一松。

前日他虽嘴上斥责了李巨川,心里却多了个疙瘩,莫非圣上真用的是调虎离山之计?

如今他主动提出发兵西川,圣上反倒迟疑了,正说明了圣上本无此意,全是那李巨川的过度猜测……

杨复恭再请道:“西川十五州,只余下成都、彭州两地未被吞没,形势危急,臣请圣上当机立断,切勿迟疑,以成不可逆转之局面。臣亦会亲自领兵前往,督促杨守亮、守贞、守厚、守忠等子,务奋力向前,以报效圣上,匡扶社稷,死不旋踵。”

“杨国老真乃国之砥柱啊……”

李晔似乎触动了。

“臣有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