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书屋>历史军事>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> 第一三七章 合肥见闻(一)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一三七章 合肥见闻(一)(2 / 3)

珍叹道“如今海外华人其势己成,而且民心归附,大清恐怕真的无药可救了吗!”

袁世凯看了王士珍一眼,道“大势如此,非是人力所能挽回的,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,也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己,倘若当真是天命如此,聘卿也不必耿耿于怀,顺其自然也就是了。”

王士珍又叹了一口气,道“慰帅所言极是,士珍虽微有学识,但也无力改天换命,只可惜三百年的江山,终究是到头了。”

虽然袁世凯对王士珍相当信任并倚重,由其是在北洋新军初创时,军务大事几乎都要和王士珍协商,而对王士珍的建议几乎是言听计从,但这次袁世凯到两江上任,就算不是背叛清廷,但实际是是放弃清廷,因此知道袁世凯打算的人极少,只有像徐世昌这样,和袁世凯从小相交,绝对信任的人才知道底细,北洋新军虽是袁世凯一手创建,但袁世凯也不敢将实底告诉他们。

当然,北洋新军其他将领都是标准的军人,只管听袁世凯的将令行事就行了,但王士珍被称为北洋之龙,又称龙目,虽然也是军旅出身,但见解、学识却并不仅限于军事,对时政也有相当的了解,对清廷的局势忧心匆匆,但又无能为力。

一行人马在河北、河南境内行走了11天,由陈州府进入安徽省境内的颖州府。在这里有安徽这边的军队、工作人员接待,并和河南的人员进行了交接。

而进入安徽之后,沿途所见的景像和河南省那种安居乐业的太平景像大不相同,因为现在华东才刚刚占领安徽省,而且安徽大部地区又遭逢水灾,因此自然不会有河南省那样向景像,但和清廷治下农村那种的萧条、麻木、贫脊的状况也不同。由于现在大水遂渐退去,华东设立的灾民安置营也在组织收容的灾民返乡,并组织他们重建家园、一方面重新组建村落、建造房屋,划分、开垦田地等;另一方面也修建道路、沟渠水利、堤坝等公共设施,到处所见,都十分繁忙。

不过做工的农民到是都十分积极,干劲也很足,即使是做修路、修水渠、修河堤这种与农民自身无关的事情,也同样是积极主动,另外也有许多像在河南省看到的那种宣传、鼓劲的人员,基本是由少年组成,看来华东鼓动老百姓,确实是很有一套方法。

5天之后,袁世凯一行人员到达庐州府的合肥市,按照和华东达成的协议,将在合肥乘船,直抵南京。

在合肥城门前,有人在这里迎接袁世凯一行。而陪同随行的人员告诉袁世凯,迎接他们的人是合肥市管理委员会的卢主任。袁世凯知道,在华东的官职体系中,“主任”是很常见的一种官职名称,不过同是“主任”,级别有高有底,关建看前面的头衔,如华东驻北京办事处的最高官员也是“主任”,但这个级别等同于省会级,对应清廷的职官,比知府高,但比巡抚低,大体相当于道台或布政使。不过合肥就属于省会级城市,因此这个主任的级别就要低一些,相当于清廷的同知府州长官。

但袁世凯同样也不敢怠慢,因此早早就下马,步行过来和这位卢主任见礼。但见面之后,袁世凯也不由一怔,因为此人的衣作样式着实有些古怪,他的年龄在45岁左右,颔下留着一撮山羊胡子,虽然穿的是一身华东那种中分扭扣,短襟窄袖,风格的衣服,本来华东的人穿这一身衣服都会显得精神一些,但此人看起来却觉得十分别扭,由其是前额精光,后脑的头发垂到颈项位置,到是显得不伦不类。

当然袁世凯马上就明白过来,此人定是刚刚归降华东的人,很有可能原来还是清廷的官员,归顺之后剪去了鞭子,换上了华东的衣装,但举手抬足之间,却还是清廷官员的那些套路,因此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。但袁世凯当然也不会说破,拱手道“卢主任,袁某一行可要讨侥了。”

卢主任也还了一礼,道“不敢,不敢,袁制台一路辛苦了。”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